close
黑面琵鷺這趟其實已經規劃了快一個月,只是我們或者這人要回家,或者那人要考試,總之拖拖拉拉就延宕到十一月終。原本幾乎以為看不到了(這人對黑琵們到底是幾時來去毫無概念,只知道十一二月最多...),沒想到一直到昨天晚上聯絡上咱們的領路人,台南同學C,這才成功出發去。

話說回來,當初看到同學C的MSN狀態在揪團,就有種......美夢要成真了的感覺啊!直到今天實際去了又回來,還是有點作夢的感覺,我真的有去吧?(捏自己臉)

中午到達台南,火車路上都在睡,睡得脖子都歪了(話說回來最近睡眠狀況又好差)。和同學C、同學A在後火車站集合,就先去找吃的。

話說回來,畢竟是溼地保育區,那邊以商業而言很荒涼是正常的。上回C他們去的時候,只有菱角酥可以吃.....

為了不花太多時間在廢話上,這日記就快轉吧,不過午餐的烏龍麵真的很好吃。A和C同學一聊開才發現兩人家中均有養烏龜,還真是太巧。烏龜經令人難忘,我好久沒笑到流淚。

一路往北......(應該是往北吧?這人在後座看風景看到發呆,因為真的太美。)一開始經過一條不知道是什麼河,從那邊開始整片的景色變得讓人目不轉睛。

這日的天是淡藍色,地平線是極淺的藍,而天空色倒映在水中卻成了波光粼粼的寶藍,田野之中一方方的漁塭、蚵池,也都染上了寶石一樣的天空色。

最開始看見的鳥類是小水鴨,看著牠們在水塘裡悠遊,可惜車行過無法駐足觀看,但牠們覓食時頭上腳下的模樣,這驚鴻一瞥還是讓我看得想跳車!

接著就看到一隻中白鷺,兩隻中白鷺,三隻小白......好吧,再數下去就沒人要看日記了。白鷺鷥們真的非常的優雅,在深深淺淺的綠色、秋天到來染上點黃的樹叢間,和空色水塘之間,牠們或悠遊或飛翔,或者覓食或者走動。

最稀奇的就是牠們平日看似孤僻,實際上似乎頗愛群居,好幾次看見一片稻田,或者一片水塘裡面滿滿的,一點一點,都是各種白鷺鷥。牠們互相相距不到一尺,有的乾脆緊緊相依,全都擠在那水塘中,我其實還滿驚訝的,因為曾經在別的賞鳥日誌上看過小白鷺有領域行為,不料這幾群全都擠在一起,不知道是偶爾的大集會還是那位觀察有誤又或者怎麼回事。

接著路過是曾文溪,水一樣很美,不甚寬闊的河面就像是曳行往西的藍紗,水光粼粼,金光閃爍,可惜河邊不知進行著什麼工程,希望不是破壞生態的就好。繼續往前走去,有一段路水就少了些,大多都是田與矮樹叢,即便如此,還是可以看到白鷺鷥東一點西一點的白色身影。

這時又看見個田裡滿滿的大白鷺,真的是......超級高。和小白鷺完全不同,後者如果站在旁邊真的是迷你可愛。

因為一路看風景,雖說是一小時的路程,我還是覺得瞬間就到了,就算這樣回想起來,還是感覺不出時間過得那樣快。這麼說來其實我這整個下午都沒看鐘,總覺得在這樣美的地方掏出手機看時間,還滿煞風景的(掩面)

不過用手機照相不算!(喂)

黑面琵鷺的生態館看起來很新,感覺上不是非常久之前蓋的,進去前看到外頭停了幾輛遊覽車,人來人往很是熱鬧。看來七股將來又是個新奇的觀光景點(或許現在就是了。),能趕在人類爆炸之前去到那裡,默默地覺得很慶幸。

話說回來,我覺得黑面琵鷺保育區做得要比淡水紅樹林好多了,至於為什麼,稍後再提。

http://0rz.tw/9GI1M 這是黑面琵鷺保育中心的網站,可以進去瞧瞧。


剛踏進保育中心時,真的是人擠人,但混雜在遊覽車來的觀光客中也是有點好處,因為館內人員忙著替他們解說,我們也順便擠在旁邊聽。而這次展出重點則是一位攝影家拍攝的,黑面琵鷺的攝影集。

剛好一面牆上掛滿了黑面琵鷺的圖片,館內人員便一張張替我們介紹過去。

話說回來,這些義工全都是慈濟人。平日對慈濟的印象如何姑且不提,但他們肯這樣關心黑面琵鷺的保育工作,還把這種鳥類的種種資料背得滾瓜爛熟,隨口道來各樣數據資訊,看了著時讓人滿感動的。

首先就是黑面琵鷺目前的生態種種,那些網頁上都可以查,便不多提。雖然以前大約有聽過,但對於這種長相有趣的候鳥,我還是充滿佩服的。雖然有人會說,牠們是因為刻印在基因中的訊號讓牠們橫過海洋,每年南南北北地遠行。但說是這般說,我也可以說現在我打的所有感動不過就是腦波嘛,一切歸因於科學就不浪漫了!(跑題)

不過是乾乾瘦瘦小小一隻鳥,以自己的身體天賦這般橫越這麼長的距離,真真去想去思考,想著自己恐怕連開船橫過這樣的距離也不行的時候,就會覺得......能在台灣看到黑面琵鷺真的好幸福。

特別記下介紹人員提到的幾件趣事。

首先先介紹下黑面琵鷺

Data:

˙現存數量:約二千餘隻,今年來台渡冬的黑琵今日統計已有1671隻,當真是浩浩蕩蕩。

˙覓食方式:
台語黑皮的第三個字,唸為"喇",介紹阿姨:「牠們捕食時,還真的就把那長嘴放進水中喇喇欸,攪啊攪地驚起魚蝦蟹,凡是給牠那張嘴碰著的立刻就被抓個正著。」

那張嘴的觸覺非常的敏銳,據說一碰到,黑面琵鷺立刻可以判斷到來食物的大小和重量。(簡直比電腦還強啊......)

˙外觀:眼睛的虹膜是紅色,眼下卻有黃色眼斑,長長黑嘴上頭有著凹凸斑痕,末端則如湯匙般成扁圓形,一身白毛和白鷺鷥倒是頗為相似。至於在台灣看不見的牠們另番風貌,則是夏天在北國的黑面琵鷺們,會生出婚羽,脖子上一圈黃,頂個蓬鬆爆炸頭,頂冠同樣是淺黃色,宛如水墨顏料暈染,優雅依舊,豔麗則更增幾分。



保育趣事:
黑面琵鷺從北邊的繁殖地,南北韓交界,一路往南,中間停滯香港,最後到台灣。每個地方政府近年為了保育這種鳥無不絞盡腦汁。

在韓國那邊,黑面琵鷺曾經被稱為害鳥,這得歸因於牠們的覓食方式。黑面琵鷺在北邊時的夏天剛好也是農作的季節,而剛插下去的秧苗給牠們這般喇喇欸,當然是損失不小,於是當年農民們討厭黑皮討厭得不得了。

近年韓國政府除了提供補助金補償給黑皮『喇』掉的損失以外,還要農民在該區農作儘可能減少農藥量,好讓這些黑臉白鳥們在那裡可以吃得健康,吃得安心!(被拖走)而該區作物可貼上『有機農作』的標籤,在這健康世代自然就成了搶手貨,於是近年黑皮的保育漸入佳境。

導覽阿姨說,應該在包裝上面貼一隻黑面琵鷺!眾人絕倒。我倒是覺得頗為中肯,台灣都有超貴的鴨中稻,那麼黑琵中稻應當更為搶手才是。

再來到了香港,香港地狹人稠,黑皮在那裡可以居住的區域小的可憐,為了讓這般嬌客得以復育成功,香港政府也是煞費苦心。於是政府每年到了這個時節,每周花費大筆金額,購入大量鮮魚,餵食這群白毛黑臉的琵鷺們,讓牠們吃得白白胖胖,才有力氣續航。

到了台灣,就是如今不斷不斷的宣導,建立保育區域,讓牠們可以安居樂業渡過冬天。


而到了最後,聽了個短短的故事讓我熱淚盈眶,立刻買了本攝影集回家。

這些照片,都是由一位攝影師王徵吉所拍攝。他在多年前是個婚紗攝影師,而在另一位動物攝影師的感召之下,他投入了黑面琵鷺的攝影志業。為了記錄這群嬌客,他將婚紗攝影事業所得盡皆投入之外,連其妻亦將嫁妝變賣,讓他可以專心追逐那白色鳥群。

為了拍攝黑面琵鷺,他上山下海,扛著三十公斤的裝備,到處追逐驚鴻一瞥的美景。

為了拍攝黑琵們交配,他前往韓國孤島,為了到達那處,他懇請漁民滑舢舨載之。不料船翻了,他整批價值台幣五十萬餘的攝影設備,當真是付諸流水,全數落入海中。

另一次,他在機場不過喝杯飲料,這麼一瞬,整批攝影設備再次遭竊,又是一次沉重打擊。

到1996年時,他與妻子前往非洲拍攝該地琵鷺時,車子爆胎翻覆,妻子當場死亡。這是再沉重不過的打擊,因為支持他夢想,結縭二十六年的髮妻就這麼離世。好一段時間,王徵吉先生幾乎無法再次拿起攝影機,但想著妻子,他還是撐過那段煎熬,繼續追逐著夢想。

足足十九年的光陰,無數照片去蕪存菁,他將畢生追夢的成果集結成冊,成為這本攝影集,並於今年得到金鼎獎的殊榮。

在旁邊聽到最後,我眼淚都掉下來了,於是雖然身上錢不夠,我還是搶劫了同學A同學C,硬是把這本作品集抱回家。慈濟的義工人真的好好,把有攝影師簽名的書割愛給我,晚上翻看許久,深覺裡面滿滿是值得珍藏的畫面。

告別此處,我們前去前方約一公里處賞鳥亭看黑面琵鷺,很可惜的是我們三個都沒有望遠鏡。該處有鳥協提供的望遠鏡,但只有一架,排隊自然是免不了的。排到那裡時,雖然想著後頭滿滿的人,不敢停留太久,但看了那幾秒還是覺得萬分感動。

如果沒有聽解說,應該只會覺得是美麗的水鳥吧。

但想到這樣多的人花了這樣多的心力,只為了讓這樣美麗的物種在這地球上停留得久長些。這般想著,從望遠鏡看出去時,就覺得看到的已經不只是鳥了,而是許多人追逐的夢想,就像是夢想的結晶活生生地在你面前漫步跳躍、小憩覓食、引頸而歌。

現場還有電視拍攝的實況轉錄,看著那搖頭展翅的鳥群,我幾乎無法轉開目光。

接著因為人越來越多,所以我們離開那邊前往鹽山。

鹽山也是很有趣,在那裡我們觀察人類小孩遇到鹽巴山的各種舉動,就這麼一看看到了日落,這才賦歸。

這趟所得,比我出發時所想自己所將看見聽見的,還要多上許多。

深深感謝同學C,黑面琵鷺果真是此生須得見上一見的美麗。

那美麗由許多事物凝成,其中最為繽紛色彩的若說是自然生命與夢想所交織而成,或許也不為過吧。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橘 蕁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